万能针头滤器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精密过滤设备,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效过滤性能。其核心结构由外壳、滤膜及接口组成,外壳材质通常为聚丙烯等耐化学腐蚀材料,通过超声波焊接确保密封性,避免泄漏。滤膜材质多样,包括聚醚砜(PES)、聚四氟乙烯(PTFE)、尼龙(Nylon)等,可根据过滤需求选择不同孔径(如0.22μm、0.45μm等)和化学兼容性。接口设计灵活,支持与注射器、移液管或管路快速连接,适用于小体积样品的精准过滤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
检查滤器
确认滤器包装完整,无破损或泄漏。
检查滤膜孔径(如0.2μm、0.45μm)是否符合实验需求。
确认滤器接口类型(如鲁尔锁、minispike等)与注射器或设备匹配。
准备样品与设备
样品需澄清或预处理(如离心、稀释),避免大颗粒堵塞滤膜。
准备合适规格的注射器(根据样品体积选择,如10mL注射器配13mm滤器)。
穿戴实验服、手套,必要时佩戴护目镜。
二、安装滤器
连接注射器与滤器
将注射器乳头插入滤器的入口(鲁尔锁母头),顺时针旋转至紧固(或直接按压连接,根据接口设计)。
确保连接紧密,避免漏液或空气进入。
排气处理(可选)
若滤器内有空气,可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,排出空气至滤器出口有液体流出。
三、过滤操作
缓慢加压过滤
手持注射器与滤器垂直或水平(根据操作习惯),缓慢推动活塞,使样品通过滤膜。
关键点:
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滤膜破裂或样品喷溅。
若过滤阻力增大,可暂停并检查是否堵塞(如需预过滤,可更换带预过滤层的滤器)。
收集滤液
将滤器出口对准接收容器(如试管、EP管),继续推动活塞直至样品完q过滤。
若需分次过滤,可暂停后重新连接新容器。
四、操作后处理
废弃物处理
将使用过的滤器按生物危害或化学废弃物分类处理(如含病原体的样品需高压灭菌后丢弃)。
注射器针头需套上保护套或放入锐器盒。
设备清洁
用清水或适当溶剂冲洗注射器(若需重复使用),晾干备用。
滤器为一次性用品,无需清洁。
五、注意事项
兼容性检查
确认滤膜材质(如PTFE、PVDF、尼龙等)与样品溶剂兼容,避免溶解或化学反应。
例如:强酸、强碱或有机溶剂需选择耐腐蚀滤膜(如PTFE)。
避免交叉污染
不同样品需更换新滤器,尤其是涉及生物样本或高纯度要求时。
操作前用75%酒精擦拭滤器表面(非无菌操作时)。
温度与压力控制
避免高温过滤(如热溶液需冷却至室温),防止滤膜变形。
滤器耐压范围有限(如13mm滤器通常耐压6.3bar),超压可能导致破裂。
特殊应用调整
除菌过滤:选择0.2μm或更小孔径滤膜,并验证无菌性。
预过滤:对含颗粒物较多的样品,可先用大孔径滤器(如5μm)预过滤,再换小孔径滤器。
气体过滤:需选择疏水性滤膜(如PTFE)并确认气体流向(部分滤器单向通气)。